媽咪和爸比的韓國首爾自由行(塔洞公園)
位於鍾路二街,原為圓覺寺,建於朝鮮世祖年間,燕山君時代改為「掌樂院」,此後漸廢。1897年改為公園,1920年向公眾開放。1919年3月1日三一運動在這裡爆發。
三一運動,為韓國在日韓併合之後發起的獨立運動,由於發起日為1919年3月1日而得名,也被稱為「獨立萬歲運動」、「三一獨立運動」等。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黎和會時, 美國總統伍德羅·威爾遜提出十四點和平原則,其中包括反殖民的民族自決原則,鼓舞當時在日本留學的韓國學生。
1919年3月1日,在首爾市中心的塔洞公園中有三十三名韓國獨立運動參與者,發表了「獨立宣言」,引起了一般市民的跟隨與騷動,群眾並且高呼「獨立萬歲」的口號並舉辦示威遊行,同日平壤也發生了示威活動,之後運動遍布全朝鮮半島,朝鮮總督府便決定予以鎮壓。

孫秉熙像

圓覺寺寺址十層石塔(韓國第二號國寶).佛心虔誠的世祖在揚州檜岩寺看到分身舍利後受到感動, 於是1465年(世祖11年)在興福寺址上修建了圓覺寺. 並於1467年(世祖13年)建成13層石塔, 近代只剩10層石塔.

大圓覺寺碑, 建於1471年, 記載了世祖修建圓覺寺的過程.
三一運動,為韓國在日韓併合之後發起的獨立運動,由於發起日為1919年3月1日而得名,也被稱為「獨立萬歲運動」、「三一獨立運動」等。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巴黎和會時, 美國總統伍德羅·威爾遜提出十四點和平原則,其中包括反殖民的民族自決原則,鼓舞當時在日本留學的韓國學生。
1919年3月1日,在首爾市中心的塔洞公園中有三十三名韓國獨立運動參與者,發表了「獨立宣言」,引起了一般市民的跟隨與騷動,群眾並且高呼「獨立萬歲」的口號並舉辦示威遊行,同日平壤也發生了示威活動,之後運動遍布全朝鮮半島,朝鮮總督府便決定予以鎮壓。

孫秉熙像

圓覺寺寺址十層石塔(韓國第二號國寶).佛心虔誠的世祖在揚州檜岩寺看到分身舍利後受到感動, 於是1465年(世祖11年)在興福寺址上修建了圓覺寺. 並於1467年(世祖13年)建成13層石塔, 近代只剩10層石塔.

大圓覺寺碑, 建於1471年, 記載了世祖修建圓覺寺的過程.

0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
<< Ho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