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y son Hsiang Hsiang

Saturday, July 19, 2008

廣興紙寮 日月潭

翔翔和阿內之前不久跟著舅爺親戚們去九族文化村(見最下方, 後記)玩過, 聽說也到了日月潭走走, 但是聽他們說起來, 好像沒來過一樣, 應該是沒有深度旅遊, 只是經過看看風景. 今天, 媽咪的公司辦日月潭旅遊, 兩天一夜, 就可以好好看看日月潭, 並在飯店好好享受休閒.

廣興紙寮

到達日月潭之前, 先經過埔里, 所以有安排到廣興紙寮參觀(詳請可連結至另一部落格,掉在衣服上的餅乾碎屑)


就由翔翔帶領大家來趟紙的文化之旅吧 !


取料:
紙的原料: 草本纖維料有麻, 稻草, 龍鬚草, 茭白筍殼(容易取得纖維不容易黃化腐化), 竹漿毛邊紙. 木質纖維料有楮樹皮(又稱鹿仔樹, 繁殖力強、長得快、纖維粗、韌力強,其取皮質很適合造紙), 雁樹皮, 三椏皮, 馬拉巴栗樹(又叫美國土豆,取根部的膠質汁液,作用於造紙的紙漿,活性的糊料讓抄紙時使植物纖維懸浮,能均勻地在水中以利 "蕩料入簾"。優點是 1.抄出厚薄均勻的紙抄紙 2.壓榨不會擠黏分不開抄紙 3.容易揭紙烘乾.)

蒸煮:
煮皮鍋爐:早期爐身用磚砌成,鍋是鐵板,鐵鍋的下半截埋入爐裡,上頭有一個大蒸籠,以木柴蒸煮很費時,在動力發達之後已改成分離式鍋爐,安全、方便,煮樹皮需要加入水再放蘇打水,經十幾個小時才煮得爛。

漂洗:
煮爛的原料放入泡水槽,視需求加入漂白劑,時約12-14個小時之久,之後放去漂水,以清水數次清洗更換洗除漂劑。去渣: 用人工除樹皮的枝節硬塊. 樹皮煮爛還是一片片樹皮樣,須搥打(打漿)才形成棉狀的纖維料.


打漿:
不論木質漿或草木漿,依分量比例調配拌合成完成. 紙廠內通常有一座以上的打漿機和拌漿機,因為紙漿不是單一纖維。作用是在於分解纖維,讓抄出的紙張不會成塊或成片. 攪拌完成的漿料,經銅管流入原料槽,濾水過後即是抄紙的紙漿.


抄紙:
抄紙槽又稱篩仔桶,操作紙張時須調好水、紙漿料及加入那拉巴栗糊。紙的水量多寡決定紙張的厚薄. 照片為提供給遊客體驗的抄紙槽.


抄紙師父的手藝依經驗要控制每一張紙的均勻度及厚薄,透過雙手擺蕩,水份沿竹簾縫線中瀝去,纖維平均分佈在竹簾中,一張紙便成形了。一張張含水量高推疊在一起的紙就像豆腐,故叫紙豆腐. 此時,紙張含有大量水份,安置一夜後,讓它自然滴水後, 第二天再壓榨. 壓榨的速度與輕重的拿捏全憑經驗,速度過急或用力過猛容易引起紙張碎裂流出. 目的是榨出水份, 並將紙張壓成密擠,時間須6-8小時左右. 抄紙時師傅會放一條細尼龍線在紙邊,以便烘紙時方便取紙,又可計算紙張數量.


烘紙:
把一根細長的木棒放在有尼龍線的紙邊上,再把紙張拉起讓紙線和木棒密接,也讓紙張舒展開來,再挑起一張紙放上烘台鐵板上. 手工紙在鐵板上一邊烘一邊以松葉刷,排去空氣使紙平整,紙背會留下刷痕也由此分辦正反面. 以蒸氣間接加熱,溫度約80°C左右,烘紙鐵板平台邊高達40°C室溫. 全乾之後再行裁邊,就是可用來書寫、繪畫的宣紙或棉紙。100張一疊稱為一刀紙. 500張則稱為一令紙.


聽完了製紙的導覽, 我們來動手做紙扇吧 ! 先選好要拓印的版模圖案, 鋪上棉紙, 噴水, 再鋪上一層較不易破裂的紙, 以鬃刷拍打, 將圖紋打凹陷下去, 移去上層紙, 再以沾有墨色的撲子拍打出圖案.


移至烘台上烘乾.


以兩張圖紙貼於扇架兩側, 剪去外圍多餘的紙, 黏上邊條紙, 就完成了自製的紙扇.

汎麗雅飯店
我就不介紹飯店了, 很多部落格已經介紹得非常詳細, 連馬桶也寫, 杯子也寫, 浴缸, 刀叉, 床單, 無所不寫, 詳細到看了以後就不想去了, 如過是置入性行銷的話, 會不會有反效果呀 ? 我要記錄的是翔翔的經歷和我們遊玩的照片紀錄, 今天我不是酷蒐摩人, 也不是街頭摩人. 我是想要寫部落格卻又腸枯思竭, 不懂得Kuso卻想與人大車拼, 我是Eric 呀 ! (聽得懂這個梗嗎? 聽不懂的人請按連結)

吃完豐盛的晚餐後, 接待人員說有播映電影, 適合小孩子看, 片名叫做 " 嘰哩咕與野獸 ", 好奇怪的名字, 也從來沒聽過, 進去看後, 發現還不錯看, 反而是我入迷了, 可是翔翔說他在學校就看過了, 看了一會兒就坐不住, 不想再看一遍, 所以我們離開去遊戲室玩. 可是反倒是我還想看, 下次在外有遇到此片DVD, 再買來看好了.


嘰哩咕在哪裡 ? 右下方那個小小的小黑人就是.


汎麗雅飯店一景.


下午, 到日月潭碼頭邊搭船遊湖. 湖畔有間咖啡館全名叫做碼頭咖啡館, 簡稱 " 碼啡館 ", 可以這樣簡稱變成諧音 ? 讓我聯想到, 見過異曲同工的 " 煎茶苑 ", " 冰工廠 ", " 公買局 ".



最搞怪的就是妹妹, 每次要照相時, 就故意撇過頭.



日月潭中有一島,是邵族人的舊聚落,亦是邵族人最高祖靈paclan的居處,邵語稱為lalu,清代稱為珠嶼、珠仔嶼、珠山、珠仔山、珠潭浮嶼等名稱。又有一說,謂邵語稱為kunbariz附近之青龍山與邵語稱為titabu之崙龍山,此二山恰好將lalu島銜在相對之中央,形如二龍戲珠之狀,故稱為珠嶼等名,清光緒來此的洋人,則有pearl islet(珍珠島)之稱呼,日治時期則稱玉島(亦稱水中島),日人為祈日月潭水力發電工程之順利,在島上祀玉女水神「市杵島姬命」(神名) ,取名「玉島社」。台灣光復後被稱為光華島,其寓意概取為「日月光華」及「光耀中華」之意。

九二一大地震後,南投縣政府將光華島正名為拉魯島(Lalu),以表對邵族人的尊重,並且由觀光局日月潭國家風景區管理處規劃為邵族的祖靈島,於民國89年10月12日,藉由「千人植樹、千人護樹」活動,由邵族人種上最高祖靈居處的茄苳樹。

邵族祖靈地拉魯島. 受到921地震的影響,土質鬆動,受到湖水的侵蝕逐漸在消失當中,面積從原本100坪,到現在滿水位時只剩下20坪,日月潭國家公園管理處加上浮筒碼頭, 讓遊客可以"登島"(實際上是站在浮筒碼頭上)。

弟弟妹妹們稱它為 " 卡加布列島 ".


珠潭浮嶼.



玄光寺.




玄光寺遠眺拉魯島.


玄光寺前有12生肖石雕座椅, 孩子們都愛跟每一個生肖動物合影.



後記: 導遊 Apple姊姊(跟親子台的蘋果姊姊不一樣喔)介紹台灣的原住民現在已非大家所知道的9族, 而是有13族. 原本大家所知道的9族為:

泰雅族賽夏族布農族鄒族魯凱族排灣族卑南族阿美族、和達悟族(舊稱雅美族)

Apple姊姊說已增加4族, 共13族:
邵族(Thao,水紗連;原本被認為是為鄒族中的平地原住民,2001年正式成為官方所承認的第10個原住民族):626人
噶瑪蘭族(Kavalan;部分噶瑪蘭人被分類為阿美族,2002年正式成為官方所承認的第11個原住民族):1,092人
太魯閣族(Taroko;Truku;原本被認為是泰雅族的亞族,2004年1月14日正式成為官方所承認的第12個原住民族):23,492人
撒奇萊雅族(Sakizaya;在日治時代歸併為阿美族的一支,2007年1月17日正式成為官方所承認的第13個原住民族):65人(向內政部申報者)

今天, 上原住民族委員會網站查詢, 又多了一族, 所以導遊 Apple姊姊要更新資訊囉!

賽德克族(Sediq;原本被認為是泰雅族的亞族,2008年4月23日正式成為官方所承認的第14個原住民族):6000-7000人

過去人類學者的分類未必反應原住民各族群的現實,因此仍有原住民族人群正在爭取「正名」,未來新增正式族別的可能性極高。

1 Comments:

  • 你的遊記會不會寫得太詳細了啊?尤其是造只過程~甘拜下風

    By Anonymous Anonymous, at July 25, 2008  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